当牛郎织女的传说遇见太行山的清风,山西和顺县正以“七夕文化”为针线,缝制出一幅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锦绣图。这座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证为“牛郎织女文化之乡”的晋中小城,通过深挖千年传说内核,将非遗、生态与产业串联,走出一条“文化变现”的特色路径。
文化赋能:让传说“活”在当下
和顺县以“天河梁”为地理坐标,复原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中的“南天门”“磨盘沟”等20余处文化遗存,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带。每年七夕,当地举办“乞巧节”“斗巧大赛”,游客可参与穿针乞巧、制作巧果等传统习俗,感受“晋版七夕”的独特魅力。
文旅变现: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
依托文化IP,和顺推出“七夕主题民宿”“爱情邮局”等消费场景,开发剪纸、刺绣等非遗文创产品。2025年七夕期间,全县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,民宿入住率达98%,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。更与携程、马蜂窝合作推出“爱情朝圣之旅”线路,吸引京津冀客源。
乡村振兴:文化红利反哺乡土
文旅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,昔日“靠天吃饭”的村民转型为非遗手艺人、民宿管家。全县新建5个乡村文旅综合体,配套生态停车场、智慧旅游系统,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机。
未来图景:打造中国式浪漫地标
和顺计划建设“牛郎织女文化公园”,融入AR技术重现传说场景,并申报国家级非遗生态保护区。当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同频共振,这座太行小城正以文化为笔,书写乡村振兴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从传说到产业,从文化到经济,和顺的实践证明:乡村振兴不必舍近求远,深挖本土文化基因,便是最动人的发展故事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