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暑热席卷中东部,年轻群体正用“脚”投票,将避暑游推向更广阔的天地。从塞外沙漠到江南水乡,从星空观测到夜间光影秀,一场关于“清凉”与“新奇”的旅行正在上演。
塞外观星:在北纬37度邂逅银河
宁夏中卫沙坡头景区,这个暑期被网友称为“星星的故乡”。地处北纬37度黄金观星带,年均近300天的晴好天气让这里成为天然观星台。95后观星师张佳瑶带着青少年游客,用激光笔在夜空中勾勒星座轮廓,孩子们举着手机里的观星软件,在沙漠中辨认北极星、英仙座流星雨。“凌晨3点的银河像撒落的钻石,第一次看到近50颗流星划过!”来自广东的游客黄庆秋感叹。
沙漠观星并非单纯仰望星空,更是一场自然教育的实践。孩子们在挖宝路线中探索沙漠生态,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环保装置,甚至通过AI工具学习月相变化。这种“观星+科普+环保”的模式,让沙坡头景区暑期夜间游客量激增,单日最高达300人。
景区夜游:光影交织的奇幻之夜
当夕阳沉入地平线,我国多地的景区夜游模式正式开启。贵州黄果树陡坡塘瀑布化身《再回西游》实景剧场,游客化身“取经人”,在女儿国奇遇、三打白骨精的场景中漫步,重温经典的同时,沉浸于虚实相生的光影世界。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“千年幽语”沉浸式夜游,游客手持电子导览器,在墓道中触发全息投影,见证汉代葬俗与唐代壁画。
数据印证热潮:美团旅行显示,“景区夜游”搜索热度环比涨230%,去哪儿旅行夜间门票预订量同比增20%。江苏淮安方特景区夜场单日游客破2万,超半数为夜游客群;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开启“夜探专列”,游客透过观光车玻璃,观察猫头鹰捕食、鹿群夜栖,搭配森林光影秀,单日接待量突破8000人次。
避暑新势力:低耗游玩与赛事经济
年轻群体催生了“低耗度假”新风尚。广西猫儿山“躺着漂流”项目,让游客平躺在平缓河段,随波欣赏喀斯特地貌,单次漂流时长达90分钟,成为“又怂又爱玩”群体的心头好。而赛事旅游则掀起跨城打卡热,江苏“苏超”足球联赛带动周边景区酒店预订量增长300%,成都世运会更推出“跟着赛事游四川”线路,104家A级景区提供门票折扣,吸引海外游客纷至沓来。
夜经济2.0: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型
夜间旅游不再局限于夜市与灯光秀。江西吉安后河·梦回庐陵景区以《山海经》为蓝本,打造全球最大凤凰水幕光影秀,机械凤凰展翅瞬间,游客手机灯光与水幕光影交织成星海。而拙政园“问雅”夜游项目,则用灯光重构古典园林,让亭台楼阁在夜色中讲述吴门书画的故事,成为文化深度游的新标杆。
结语:从塞外沙漠到江南园林,从观星科普到赛事狂欢,这届网友的避暑新玩法,本质是对“旅行意义”的重构——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,而是追求与自然对话、与文化共鸣、与自我和解的深度体验。当暑热退去,这些记忆将成为心中最清凉的风景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