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东聊城,一座历经沧桑的藏书楼——海源阁,正以创新之姿让古籍“活”在当下。这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的文化地标,曾因战乱几近损毁,28万余卷藏书散落四海。如今,通过“归阁工程”与数字化技术的双重赋能,海源阁不仅重现历史荣光,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典范。
为让古籍“回家”,聊城组建专业团队查阅历史文献,精确定位散落古籍的下落,通过数字采集、影印复制等方式,让48卷240余本古籍得以“复刻重生”。2023年启动的“海源阁古籍数字化工程”,更以扫描、录入等技术建设数字化库房与展示馆,让古籍突破物理限制,实现全球共享。
海源阁的转型不止于“藏”,更在于“用”。这里定期举办雕版印刷体验、经典诵读等活动,让青少年亲手触摸千年文脉;2024年“海源阁杯”青少年经典阅读大赛吸引2100余名选手参与,以诗词朗诵、情景剧等形式演绎古籍精髓。同时,海源阁与港澳台及海外机构开展文化交流,推动中华典籍走向世界。
从私人藏书楼到区域文化中心,海源阁的蜕变印证了聊城“让古籍走出深闺”的决心。当古籍不再是尘封的故纸,而是可参与、可感知的文化体验,千年文脉便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