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4日至17日,意大利原版音乐剧《神曲》在厦门闽南大戏院震撼上演,作为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,这场跨越700年的灵魂之旅,不仅以颠覆性的艺术形式重构了但丁的哲学世界,更通过与闽南文化的深度碰撞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明互鉴的视听盛宴。
一、但丁巨著的现代重生:从诗篇到音乐剧的跨越
音乐剧《神曲》以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同名史诗为蓝本,通过“地狱-炼狱-天堂”的三重叙事结构,展开一场关于人性与自由的终极叩问。全剧以摇滚、流行、歌剧三种音乐风格重构时空:
地狱篇:电吉他与工业打击乐的冷峻节奏,将九层地狱的沉沦与挣扎化为直击心脏的声浪;
炼狱篇:爵士钢琴与古典弦乐的摇摆旋律,勾勒出忏悔者走向光明的救赎之路;
天堂篇:女高音与管风琴的恢宏和声,将全剧推向神圣的终极升华。
舞台设计上,3D动态投影与机械装置的结合,打造出70余个流动的视觉场景。200余套手工刺绣的中世纪服饰与投影光影交织,让但丁笔下的神话世界在厦门的舞台上重生。
二、闽南文化碰撞意大利艺术:主创深度体验“屿见闽南”
演出前,意大利主创团队深入厦门,展开一场文化寻根之旅。在“屿见闽南·时光幻境”景区,演员们身着中国传统服饰,与台湾南音艺术家卓圣翔同台互动。当意大利歌曲《我的太阳》遇上“古音乐活化石”南音,东西方音乐的对话引发全场共鸣。主演安东尼奥·索伦蒂诺感慨:“南音的韵律让我着迷,它和意大利歌剧一样,都是用声音讲述故事。”
此外,主创团队还体验了闽南语学习、土笋冻制作等非遗项目,并在鼓浪屿的万国建筑群中寻找艺术灵感。这些活动不仅是对闽南文化的致敬,更是中意艺术交流的生动实践。
三、观众反响热烈:从北京到厦门,一场跨越国界的灵魂共振
自7月北京首演以来,《神曲》已在全国7个城市掀起观剧热潮。厦门站观众中,既有被3D投影震撼的科技爱好者,也有为但丁哲学沉思的文化学者。观众林女士表示:“地狱篇的摇滚乐让我浑身战栗,而天堂篇的女高音又让我热泪盈眶——这不仅是演出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。”
意大利主创团队对厦门观众的热烈反响印象深刻。但丁饰演者安东内洛·安焦里洛说:“中国观众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,让我感受到文化无国界的力量。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音乐剧,更是一座连接中意的桥梁。”
四、文明互鉴:从《神曲》到中意文化交流的未来
作为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点文化项目,《神曲》的厦门之旅,恰似但丁笔下“从黑暗到光明”的旅程。它用音乐与科技重构经典,用舞台与文化对话世界,更用艺术与真诚打动人心。正如导演安德烈亚·奥尔蒂斯所言:“爱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,而艺术,是这份爱最动人的表达。”
结语:当闽南大戏院的灯光渐暗,但丁的灵魂之旅仍在继续。这场跨越700年的对话,不仅让中国观众读懂了但丁,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、包容、充满创造力的中 国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