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8日,佟丽娅42岁生日当天零点,陈思诚准时在社交平台发布两人昔日合影,配文“朵朵妈,生日快乐,青春永驻”。这场持续12年的“卡点庆生”传统,在两人2021年离婚后依然延续,引发舆论对“离婚后关系范本”的热烈讨论。
仪式感延续:超越婚姻的情感联结
自2012年公开恋情以来,陈思诚连续13年为佟丽娅庆生,即便在2021年5月20日宣布离婚后,仍以“朵朵爸”身份保持互动。这种“退至亲情”的模式,与两人2014年马尔代夫婚礼上“彼此扶持”的誓言形成呼应。心理学专家指出:“共同育儿的责任、公众人物的身份约束,以及情感惯性的延续,共同构成了这种特殊关系的基础。”
公众反应:理想化投射与现实质疑并存
网友对此呈现两极分化:一方盛赞“体面分手的典范”,认为这打破了“离婚必反目”的刻板印象;另一方则质疑“炒作人设”,指出陈思诚近年作品口碑下滑,此举或有公关考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佟丽娅方始终未公开回应,其工作室发布的生日动态聚焦新剧《惊天救援》的宣传,这种“冷处理”被解读为“划清界限的智慧”。
行业观察:明星离婚的“新叙事”
对比其他离婚明星,如赵丽颖与冯绍峰的“沉默式分割”、大S与汪小菲的“舆论战”,陈思诚与佟丽娅的模式显得尤为独特。娱乐营销专家分析:“在流量时代,明星的私生活已成为IP的一部分。如何将个人情感转化为公众认可的‘正能量叙事’,是团队的重要课题。”陈思诚连续五年在佟丽娅生日发布合影,恰与其监制的《唐探》系列上映周期重合,这种时间节点的选择耐人寻味。
深层启示:情感关系的多元可能
这场庆生仪式背后,折射出社会对情感关系的包容度提升。当婚姻关系结束,亲情、友情或合作关系的可能性被重新定义。正如佟丽娅在2023年访谈中所言:“我们首先是孩子的父母,然后才是曾经的伴侣。”这种将个人情感置于社会责任之下的态度,或许正是公众认可的关键。
当零点的钟声再次响起,陈思诚的祝福如约而至。这场跨越婚姻的情感联结,不仅是个人的选择,更成为观察当代社会情感观念变迁的窗口——在爱与责任之间,在公众与自我之间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