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0元冰咖啡,厕所禁用大号。”上海安福路某咖啡店的奇葩规定,让“主理人”这一时髦称谓沦为网络群嘲对象。7月以来,国内多地主理人店铺遭遇集体吐槽,消费者用脚投票,揭开了“小而美”创业模式的面纱。
数据:高溢价与低口碑的悖论
上海市监局通报显示,全市63%的主理人店铺大众点评评分低于4分,其中41%存在“服务态度差”投诉。某消费调研更指出,72%的消费者认为主理人店铺“性价比过低”,客单价是普通店铺的2.3倍,复购率却仅为其1/3。
乱象丛生
为营造“高级感”,89%的主理人自称“留学归来”,但仅34%能提供学历证明。某买手店店员因全程用鼻孔看人被网友曝光,评论区涌现大量类似遭遇:“试衣被嘲讽身材”“点单被教育不懂豆子”……这些行为彻底激怒消费者。
专家点评:回归商业本质
商业分析师李明指出,主理人模式本质是“文化溢价”,但当服务跟不上溢价,就会变成智商税。他建议创业者:“与其沉迷于打造人设,不如专注提升产品力和用户体验。毕竟,消费者不会为傲慢买单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