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率高达70%,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影响恒牙发育甚至全身健康。预防需抓住三个关键环节,构建立体防护网。
一、日常护理:从第一颗牙萌出开始
1. 刷牙黄金期:乳牙萌出后(约6个月)即需清洁,可用硅胶指套刷或湿纱布擦拭牙面。1岁后改用儿童软毛牙刷,每日早晚各刷2分钟。
2. 含氟牙膏选择:美国牙科协会建议,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(约0.1g)含氟牙膏,3-6岁用豌豆大小(0.25g)。我国标准儿童牙膏含氟量需在500-1100ppm之间。
3. 牙线使用技巧:乳牙排列紧密时(约2岁后),家长需辅助使用儿童牙线棒清洁邻接面,预防邻面龋。
二、饮食习惯:控制"隐形糖"摄入
1. 戒除夜奶习惯:1岁后逐步戒断夜奶,母乳或配方奶含乳糖,夜间残留易致"奶瓶龋"。
2. 零食选择策略:
优先选坚果、奶酪(含钙磷促进再矿化)
避免软糖、果脯(粘附牙面超4小时)
水果替代果汁(1个苹果=1杯果汁含糖量,但纤维被破坏)
3. 饮食时间管理:控制进餐次数,每日正餐+2次加餐为宜,频繁进食致口腔pH值持续低于5.5(龋病临界值)。
三、专业预防:定期检查+早期干预
1. 涂氟治疗:2岁起每3-6个月涂氟,多乐氟(2.26%氟化钠)或氟保护漆(0.1%氟化氨银)可提升牙釉质抗酸力。
2. 窝沟封闭:3-4岁第一乳磨牙萌出后,用树脂材料封闭深窝沟,防龋有效率达80%。
3. 龋病风险评估:通过Cariogram模型评估,若唾液缓冲能力差、变形链球菌计数高,需加强干预。
预防乳牙龋病需家庭护理与专业医疗协同。家长掌握科学方法,配合牙医定制方案,可让儿童远离"小黑牙",为恒牙生长奠定健康基础。记住:乳牙不是"过渡牙",它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诱导恒牙萌出的多重使命,值得用心守护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