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基孔肯雅热引发广泛关注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,该病已波及119个国家和地区,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。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发现首例输入病例以来,截至7月24日累计报告超3000例确诊病例,均为轻症。
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?
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如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。其典型症状为“发热+关节剧痛+皮疹”:患者常突发高热,体温可达39℃,2-3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,同时多个关节(如手腕、脚踝、指关节)剧烈疼痛,甚至因疼痛无法活动,病程通常持续5-7天,但部分患者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该病无特效药,以对症治疗为主,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,但新生儿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。
如何科学预防?
专家强调“灭蚊、清积水、防叮咬”是关键:
清除蚊虫孳生地:定期翻盆倒罐,清理水生植物容器、花盆托盘等积水,填平坑洼,避免蚊虫繁殖。
物理防蚊:安装纱窗纱门,睡眠时使用蚊帐;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,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。
及时就医与隔离: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尤其有疫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,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;患者需采取防蚊隔离措施,防止病毒通过蚊虫二次传播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