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成都小吃江湖中,三合泥曾是风靡一时的“元老级”存在。这道以糯米、黄豆、黑芝麻为主料,辅以猪油、橘饼、核桃碎的甜食,曾是老成都人解馋的“顶流”——春熙路口、九眼桥头的摊位前,总能看到孩子们攥着五分钱,眼巴巴等一碗油润黑亮的三合泥出锅。
三合泥的“三合”之名,暗藏玄机。糯米需提前泡发,与炒香的黄豆、黑芝麻一同磨粉,再以猪油炒制,加入红糖水调和成泥。炒制时需“三不沾”:不粘锅、不粘勺、不粘碗,考验的是火候与臂力的双重功力。橘饼的陈皮香与核桃碎的酥脆,恰好中和了糖油的甜腻,入口先是糯米的绵密,继而坚果的香气在舌尖炸开,最后化作一抹悠长的回甘。
然而,这道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小吃,如今已难觅踪迹。现代人追求低糖低脂的饮食潮流,让三合泥的“高热量”成了原罪。但仍有少数老店坚持传承,如文殊坊的某家甜食铺,仍用铁锅小火慢炒,保留着“现炒现卖”的传统。对于老成都人而言,三合泥不仅是味觉记忆,更是旧时光的糖衣包裹——咬开这层甜腻,便能尝到童年的温度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